AcFun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3|回复: 0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经验,考研真题参考书分享 ...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12-28 13: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首先,决定是否考研。考研,应该是你许多选择中的一个,所以应该是你经过慎重考虑后才做出的决定。如果你只是觉得工作不好找,或者同学都考研,所以就顺应潮流,我觉得这样坚持下去的动力不大,故而成功的希望也不大。
如果说你考研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自己,把它作为你人生的一种跳板,或者说考研是为了实现你更远大的梦想等等,总之,要有明确的目标。这样,才会有动力去克服困难并战胜困难,有毅力把考研坚持到底。当然,只要做出了决定,就要为之努力并且不要轻易放弃。
考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708)中国语言文学综合
(808)中国语言文学基础
参考书具体如下

《中国文学史》( 全四册,第三版),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二版) ,刘勇,邹红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新中国文学史》(全两册),张健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外国文学史(西方卷)》匡兴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文学理论新编》(第三版) ,童庆炳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论教程》(第二版) ,李壮鹰、李春青主编;
《东方文学史通论》(增订版) ,王向远,高等教育出版社;
《论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叶蜚声、徐通锵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古代汉语》,王力,高等教育出版社;
《现代汉语》,黄廖,高等教育出版社;
《新编民间文学概论》,万建中,上海文艺出版社
《民俗学概论》,钟敬文,高等教育出版社
《民间文学引论》,万建中,北京大学出版社
《古代汉语》,王宁,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凡文学1000题》李凡文学教研组(第七版)
近年录取情况
2021年复试线:
01方向: 55/55/90/90/363;
02方向: 55/55/90/90/351;
03方向: 55/55/90/90/365;
04方向(单考) : 30/30/90/90/350;
全日制录取9人,含2人专项计划;最高分400,最低分357(350/322);
非全日制(单考)录取10人,最高分451,最低分357;
2020年复试线:
01-02方向: 50/50/90/90/360
03方向: 50/ 50/90/90/350
04方向(单考) : 35/35/90/90/360
全日制录取10人,含1人专项计划;最高分400,最低分353.
非全日制(单考)录取13人,最高分442,最低分360.
2019年复试线:
01方向: 50/ 50/90/90/379;复试比200%;
02方向: 50/ 50/90/90/392;复试比200%;
03方向: 50/50/90/90/349;复试比200%;
04方向: 50/ 50/90/90/320;复试比160%;
全日制录取11人,含1人专项计划;最高分409,最低分369.
非全日制(单考)录取16人,最高分439,最低分324.
2018年复试线:
01方向: 50/ 50/90/90/350;复试比200%;
02方向: 50/ 50/90/90/359;复试比200%;
03方向: 50/50/90/90/343; 复试比200%;
04方向: 50/ 50/90/90/315;复试比160%;
全日制录取12人,含1人专项计划;最高分367,最低分345.分
非全日制(单考)录取20人,最高分416,最低分341.
现当代文学复习
多翻教科书
书看一遍是肯定不够的,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当然看一百遍是不现实的,但多看总是没错的,而且要会看,要结合考试真题去看,去圈定它的考试范围,把大重点,小重点和非重点梳理出来。也不要盯着一本书翻,要制定好计划,一个月把哪些书看一遍,哪些书看多遍等等。
多思考
现当代的许多理论和潮流都是从欧美和日本引进的,要把中外文学联系起来看。要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而不是零碎的知识点。就需要多想,比如为什么创造社提倡的是“为艺术而艺术”?为什么《放下你的鞭子》会成为经典?为什么韩东要写《大雁塔》《你见过大海》?为什么女性文学到了九十年代蓬勃发展?当你把中外古今文学都能融汇成一个整体,那你再去背那些知识点,就容易很多了。
多查多问
对自己不懂的知识点,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不要自以为是,因为现当代,尤其是当代,很多理论都是模棱两可的,没有什么道理。就比如“新生代作家”这种理论,感觉明显就是文学批评家们没啥可说的了,就随便给某个群体冠名那种。
提早多看看课外书
说课外书其实有点不太对,这也是课内书,你去考文学的研究生,如果都没读过一些文学作品,会很尴尬的。
寒假没什么事各位就可以多看看书了,也不用说一本书从头到尾都读完,估计没那个时间,至少知道一些人和一些时期的代表作品,作品讲了个啥,重要人物等等。
现代:鲁郭茅巴老曹的代表作品,胡适、周作人、郁达夫、沈从文、徐志摩、闻一多、汉园三诗人、冰心、张爱玲、七月九叶等等。还有很多,具体可以去用《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按图索骥。
当代:青山保林、三红一创、贺敬之郭小川、杨朔刘白羽秦牧、食指、北岛、韩东、于坚、王蒙、莫言、苏童、池莉、铁凝、朱文。当代里面的作家太多,建议是按照类型去看,比如新写实文学看池莉方方刘震云,新历史文学看乔良、莫言、陈忠实。
答题方法
我能不能在答题中引用?具体原题里哪道可以适用?真正答题时,我怎么展开论述?等等这一类的问题。我建议大家不妨学一下周作人,当一当“文抄公”,多引用下名家专著的观点,展示出自己的阅读量和学术兴趣来。不过就像周作人自己说的,“文抄公”也是有观点的,没观点怎么抄呢?所以这也是件容易“过犹不及”的事,我见过一些同学答题时只会引用,结果最后整个论述题支离破碎,逻辑混乱,让人看了完全不懂他在说什么,这就恐怕还没有死背文学史的同学分高。因为老师会疑心你逻辑能力不行,完不成毕业论文。
古代文学方面复习
首先,熟悉课本是最重要的,其他课外书都是浮云,课本最好读两遍以上。第一遍看书,自己在书上稍微标记一下。第二遍就要做笔记,做笔记一方面方便后边复习背诵,不然每天抱着三本大厚书很想哭。做笔记着重点在简练概括,简单明了,这样可以很好的帮助你梳理文学史。注意不要抄书,费时费力不讨好。
以周邦彦为例,作为北宋成就最高的词人(综合艺术水平、文学史贡献和文体学贡献),周邦彦在教材中的艺术特点包括如下几点:1. 由直叙变为曲叙,时空上呈现回环往复的跳跃性结构。2. 增加叙述层次,将一丝情感向外扩展,层层烘托刻画,使情感毫发毕现。3.化用前人诗句,浑然一体,一首词中往往多处运用。4.音律和谐,长于自度曲。5. 善用拗句。我的记忆方法是,记住教材中举例所用的三首词,即《兰陵玩·柳》,《六丑·蔷薇谢后作》和《西河·金陵怀古》,推荐全背,如果不行《兰陵王》和《六丑》选择一首背,《西河》至少记住几个化用前人诗句的句子。这样你的记忆量就变成了周邦彦、兰陵王、六丑和西河十个字,和“五”这个要点数量。兰陵王对应回环往复的跳跃结构,六丑对应层层铺叙,西河对应化用诗句,六丑对应自度曲,拗句随意背下来几句就好了。论述时还可以引用原文,提升答题的质量。如果想要把周邦彦的题材特点也记住,只要多加一首《苏幕遮·燎沉香》替代课本的《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即可。
然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就是捋清文学史的脉络,按照朝代,每个朝代没种文体划分阶段,简要标注一下各个阶段的特征。这一步真的很重要!!!可采用表格法,横向为朝代分解,纵向为这个朝代的各个文体。画完之后对于每个朝代的文体的发展就会了然于胸,能够迅速定位。
课外书
在自己有能力的前提下,可以看一些课外书。我自己比较受益的几本比较简单的有:马茂元选注《唐诗选》、余恕诚《唐诗风貌》、《唐诗的美学阐释》、《中国小说史略》、《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中国批评史》、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等捡着看,已经准备开始考了的话就不要看太多,主要力量在文学史课本。
记住框架
也许大家不明白怎么操作,我举个例子。
如宋代文学,它的内容非常的杂乱,看着一点头绪没有,记住这个忘了那个,如果按照课本的那个秩序,根本记不住,而且很浪费时间,我就是按照自己的思路来,首先是宋代文学以词为主体,其次是一些诗,最后是散文。那么一提到词,那就是柳永、苏轼(+徒弟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姜夔、辛弃疾、吴文英。一提到诗呢,就是宋初三体(白体、晚唐体、西昆体),宋诗三家(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江西三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还有中兴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宋末三现象(永嘉四灵、江湖诗派、借才异代)。一提到散文呢,就想到唐宋八大家里头的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这样下来,宋代文学的一个大的框架就出来了。
然后就是按照同样的方法,将框架继续细分,把细化下的小的知识点掌握好。比如就说李清照的词,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分为自然词和爱情词,那自然词又有什么代表作,就这样一点点的不断地拆分,知识从大到小的拆开。
像这样条理清晰,思路明确,你就不会乱,一个框架囊括了整个宋代文学,有了这个框架,会发现其实挺简单的,就那么几个知识点,每天回顾一下,一定会记得牢牢的想忘都难。而且,你一旦建立自己的体系,答题的时候,就有相互比较。
比若说一谈到吴文英的词的结构、特点,你一下子就可以想到柳永、周邦彦对他的影响。框架之间相互联系,融会贯通,从整体到局部,从大体到细节,很快就会记住了,而且还感觉到很轻松,无意间也会提升自己的信心,要知道,在备考期间的考生心态是多么的重要!但是这个方法有一大忌,就是在前期做框架的时候一定、一定、一定要认真仔细。
外国文学

学科特色:外国文学的学科特点即时间跨度大,涉及的国家多,且大多是我们不熟悉的。
和古代文学按朝代划分不同,外国文学分时期介绍,且每个时期都会有共同的时代背景和文学特点。
总体思路:根据其特点,我的应对办法是:以时期为划分,梳理这一时期各个国家的文学发展脉络,并且注重它的文学史背景。
如十九世纪这么乱的时刻,我将上中下合在一起,分国别整理,英国十九世纪上有哪些作家作品,中有哪些,下有哪些,法国、俄国都是如此。
二十世纪的那些则是按照流派分,文艺复兴也是按照时间段分国家整理。只要能让自己清楚的说出来各个时期有哪些作家作品,那么方法就都是辅助。
文学理论学习思路

看书的时候需要理解这门课的逻辑思路,可以按照文学四要素进行分章学习,注意书上的例子,可以帮助自己记忆,也可以用在答题上。
此外,可以结合自己的文学史学习和看过的作品,想想自己能举出哪些例子,这样更能加深理解。
此外,我因为时间来不及,仅准备了俄国形式主义,结构主义,新批评,文化研究这些知识点。
语言学纲要部分

我认为语言学纲要是相对好学的一门,复习重点就在于自己总结归纳笔记,并加以背诵
虽然我本科就学了语言学纲要这门课,对大概的内容已经有所了解,但我还是花了一个暑假把教材重新看了一遍,并且把与之配套的辅导题做了一遍;9月份开始结合真题总结笔记。
大概10月中下旬做完笔记后开始背诵,到考前总共完整地背了两轮,个人建议专业课的背诵得背2遍以上。
真题我只有最后的两三年的是真正定了时、完完整整从头写到尾的,其他年份的题有的我在整理笔记时就已经把答案抄下来背了,所以只需在心里再次默背,或在草稿纸上默写关键词。
下面说说我的一些相关经验。
一、如何做笔记?

在总结笔记之前,有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根据真题统计知识点出现频率,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同理。我的做法是将每年考过的知识点对应到书本的目录处进行标记,这样你就会知道哪些知识点需要重点做笔记和背诵,而不是从头把书抄到尾了。
做笔记的时候,每个知识点包含内容要尽量全面,比如复现率很高的一个知识点“语言的层级体系”(或“谈谈语言的分层装置”),首先说明分层装置的定义,是哪几层——底层和上层,然后说明底层是什么,上层是什么,其中上层中又包含哪几层,最后还要说语言层级系统的特点。
除了这些书本上找得到的知识点,我还归纳了一些热门大题的答题模板,比如说语言优劣说、新词新语/广告语言/网络语言及其规范问题、简体繁体之争等等。
二、如何背诵笔记?

虽然说文科的东西的确就是要死记硬背,但死记硬背也是有技巧的。其实这些内容都是有内在逻辑性的,背下来一些关键词、句,其他的自己组织语言即可。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在于理解,理解后你基本上看一遍就能复述个十之八九出来,再背一些专业的表达完善自己的答案就可以了。而面对自己4、50页的笔记,怎么安排、分配自己的背诵计划也很重要,我用的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复习计划表,把每个知识点标号,每天规定自己背几个知识点,然后按照它后面的天数复习即可。表格在网上就可以搜到。
古代汉语部分

一、最近呈现出新的命题特点及考情应对

古汉四册书的通论部分是必须全部掌握的,特别是古诗的平仄问题。古代汉语的题型有:给出一篇古文的节选,题目要求找出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特殊句型/古今字/通假字之类的,并解释。给文中划线的句子加标点并翻译基本是必考题,翻译文中的几个词,判断词性和本义。给出的古文一般出自《史记》、《左传》、《战国策》、《孟子》、《汉书》等等。
 还会有给出十个字判断其造字方法的题(此题要求熟练掌握六书)。近年都有名词解释(例如:转注、右文说、浑言、四声别义等)。平仄问题会给一首古诗写出平仄,会用到平仄拗救。因为古代有入声,所以建议将常见的入声字记熟。
近几年都有学者和著作对应的题目,基本上都是往年真题中出现过的。一定要背熟,注意不要把人名和书名的字写错。有时候会有简答题,复习的时候可以准备一个便携的小本子,把遇到的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写下来,随时可以拿出来看看。(我当时有一个小线圈本,可以揣在衣服口袋里那种,正面就是名词解释题,反面就是简答题。吃饭排队或者在车上都可以背。)
二、关于详细的复习方法

第一遍:文选
古代汉语第一遍的时候我是把一二册看了,把字词和特殊句式之类的全部标记在书上,异体字古今字通假字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或者荧光笔划出来,文选对着辅导书看一遍翻译,把不会的词句写在书上, 从三月开始每天看个一两篇。这部分真题一般考字词、特殊句式,最后一题翻译题也经常考课内的,有时候考课外的,但是相信你看了那么多文选肯定会有感觉。另外一点,20年题目就有考到繁体字,最好还是能对繁体字进行识别。另外有时候考到偏旁读音, 这个在第二册附录二部分有,把偏旁拼音圈出来就好。
第二遍:通论
古汉书是文选和通论杂在一起的,所以比较乱,建议大家把通论知识点另外打印或者整理出来,不要在书上做笔记太乱了。
常用词有时候会考辨析,那些易混淆的字词也要背。过完一遍之后就是反复看文选、背通论,有时间的同学可以笔译通论,我是直接口述翻译比较节省时间, 因为文选逐篇翻译是特别特别费时间的,特别是《史记》那几篇一篇都要花一下午。 过个三四遍对字词之类的就会比较熟悉了。
最后我文选部分大概过了三四遍,通论过了三四遍吧,就一直重复,有空就拿起古汉课本看一篇文选。古汉看上去考的基础,也特别注重积累吧,平时大家多多积累。
现代汉语部分

现代汉语内容范围:包括现代汉语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复习现代汉语,我首先是把《现代汉语》课本完整的看了一遍,大体了解了现代汉语的知识点和框架,然后完善好自己的笔记,方便最后记忆。
一、关于详细的复习方法

第一遍:3月——6月
看第一遍课本的时候,我把课本后面的习题都跟着做了一遍。有一本夏耕主编的现代汉语同步辅导书,可以在上面参考一下课后题的答案。结合书本和讲义做好笔记,讲重点部分标记。第一遍不用急于背诵,但是要将基本内容(比如声韵拼合表、儿化音变表、上声音变……)掌握。
第二遍:7月——8月
第二遍的重点在于历年真题,真题最好按照知识点分类整理,将同类题型的题归纳在一起。
第一步:凭借你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将真题定位到对应的知识点。
第二步:分类题型,整理到笔记本上。我当时是把题目像在考场上一样,综合答案,把该题型答题思路和过程完整仔细的写出来。以便后期整理背诵。
第三步:将真题中课本讲义中出现的知识点用荧光笔标注好,并加以补充课本讲义。
第三遍:9月——11月
对照笔记及课本讲义,结合真题来进行第一遍背诵。这个过程是很痛苦的过程,因为你会发现背了后边忘前面,没有关系,很正常。这就是一个打基础的过程,可以慢一点,但一定要扎扎实实的去背。小建议:可以按照课本目录的顺序一节节背诵,有重点标记的地方要重点记忆,然后背完一大块就去看之前整理的这一部分的真题。
第四遍:12月
先做全套近两年真题,整体做完后继续整理,看看最近两年真题变化情况。整理完后继续背背背,查漏补缺,背背背!
二、一些小的学习方法

1.读书方法篇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当然,时间紧张,各科都需要花时间,不可能真的去阅读百遍,但实践证明,由浅入深的理解少不了量的积累。不要试图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书是一页一页看,不是自我满足式地收获速读的成就感,而应该是收获读有所得所解的喜悦。
另外,学习最好的反馈就是检测,通过做题去查缺补漏。看到题有话可说,能够分析出题型的考察方向,回归课本相应章节温习并总结。做好真题分析,可以发现真题出题规律,发现考察的侧重点。不管是哪一所学校的真题,它的答案都是相对而言的,中文是没有完美答案的,只有参考答案。但底蕴的积累,少不了平时的有效练习
2.笔记方法篇
一类是做思维导图,有助于梳理整本书的知识,一目了然,逻辑贯通;一类是做知识点整理,尽可能全面地整理,但不是一字不落,需要提炼,不建议照搬书本内容,提炼精简为主,记忆力有限。切记,笔记是为了方便记忆,而不是为了自我感动。写多少不代表掌握了多少,写多全也不代表学多透。笔记也不是用于观赏的,正确看待笔记。
做笔记方式的选择,因人而异。时间充足的可以选择手写笔记,时间紧张的建议选择电脑做笔记。初试是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高效的输出,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你书写的速度与思维的速度,但这两者的速度又是在反复练习与量的积累中实现质变的。
3.记忆方法篇
不建议单纯地去背笔记,背书本,读书五遍加上思维导图与要点笔记,足够内化于心,关键在于如何唤醒记忆,实现有效的输出。
颜色标注记忆。回归教材,万变不离其宗,细读教材,不同颜色笔进行标注。
关键词提炼。将复句缩减为方便记忆的四字词语,减轻记忆负担(例:语言学研究的价值-文明传承、语言教学、文化交流、学科联系、政策依据,当想起这些关键词时,在答题时很快就能组织好语言有条理地作答)
答题逻辑梳理。毫无章法逻辑的语言只会让人越看越迷糊,所以答题效率的提升需要逻辑来支撑。不管是政治的主观题、英语的大小作文还是专业课的论述题、分析题,先有自己的答题逻辑,组织语言时就不容易卡壳,更有条理。逻辑疏通了,整个人的备考状态也容易自信起来,这就是知识内化于心的一种方法。
关于专业课的考研真题其实还是有必要强调一下的,文学的期中期末试题和《李凡文学1000题》大家可以仔细研究研究,每年再真题中重复出现的都有那么一两道,2020年和2021年的真题中都有之前期中期末试题和《李凡文学1000题》的影子。
写在最后

不建议大家直接买一堆资料回来看,因为要看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如果没人告诉你这些资料要怎么用、教材要怎么看、答题要怎么答、重点要怎么找、知识点要如何背诵、真题要如何分析、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笔记要如何记、不会的题要怎么办等诸多事项,你是很难有效复习的。
单纯的资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几十万字成堆的东西一股脑都抛给你,你除了难受,别无他感。
我会更新一些文学课程,也有很多干货:择校、复习方法、重难点、真题答案、期末试题、全套考研资料、答疑、习题作业、调剂等应有尽有。
个人微信:dlrblxr520,另外,我还建了一个咱们学校的考研群,平时会在里面答疑和分享资料,需要的同学可以加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在线咨询
售前咨询热线
400-123-45678
售后咨询热线
010-12345678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AcFun

GMT+8, 2025-10-14 07:11 , Processed in 0.10372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