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Fun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5|回复: 0

如何认识中国当代文学?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3-1-19 12:3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50年代后期,以《新民主主义论》为依据,将中国新文学的历史分为两个时期:1919年至1949年为“中国现代文学”,这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学;1949年以后的文学则为中国当代文学。它区别于现代文学的根本点在于其“社会主义性质”。
对此区别周扬在1950年代初发表的《发扬“五四”文学革命的战斗传统》中做了这样的表述:“五四以来的新文艺从一开始就是向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发展的,这是指它的整个发展的趋势而言”。
而“1942年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及其在文艺上所引起的变革,是五四文学革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这不仅指明了“当代文学”是在《讲话》指引下向着文学运动的新阶段发展,而且也昭示出这“新阶段”的文学形态必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当代文学”。
建国十周年之际出版了名为“当代文学”或“新中国文学”的文学史,并提出一套“当代文学”的编史模式,即“把新文学的发展过程描述为无产阶级文艺由产生、发展到获得自己“新质”的过程,贯穿于这一过程中的基本线索是两条路线的斗争(即无产阶级文艺路线和资产阶级文艺路线的斗争)”。
山东大学中文系编写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编写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十年来的新中国文学》,大都采用了此种编史模式。
“文革”结束后,伴随着“思想解放潮流”和文学艺术界的“拨乱反正”,高校开始了学科重建工作,五六十年代的当代文学编史模式被赋予了“重写文学史”的新涵义。1978年教育部制定的“高等院校中文专业现代文学教学大纲”规定了当代文学作为学科分支独立设课,于是多部中国当代文学史问世。
中国当代文学的学科建制并非只是对五六十年代的当代文学的复原,而是在社会和思想转型期对“当代文学”的“重建”。不仅“当代文学”的性质发生了新变,“十七年”时期,那些处于“边缘”或“非主流”位置的文艺观念与文学作品渐次成为“主流”;而且80年代以后的被称为“当代文学”的新时期文学已与1950——1970年代的“当代文学”发生了裂变,重建了一种有别于“文革”及其以前“革命文学”的多元的文学景观,致使“中国当代文学”的编史模式也发生了多次改写或调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在线咨询
售前咨询热线
400-123-45678
售后咨询热线
010-12345678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AcFun

GMT+8, 2025-10-14 07:11 , Processed in 0.12949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