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Fun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8|回复: 0

夏承焘《唐宋词欣赏》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2-11-28 14:5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宋词
词也曾称“子”,如“南乡子”。词就是唐宋时代的乐府。
唐宋词的形式特点:

  • 诗有题目,而词有调名。选调应根据调子的声调情感,而不是名字。
  • 每首词分作数段,一段叫一片。
  • 长短句。
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崔令钦《教坊记》的“曲名表”可以一窥盛唐时代民间流行的曲子词。其中很多曲名与后来元白新乐府的题目近似,广泛反映社会生活。
唐代民间词流传下来的有《敦煌曲子词》。
温庭筠与韦庄
《花间集》的一部分作品间接受到民歌影响。另一风格是欧阳炯、李珣诸所描写南方风物的《南乡子》。
温庭筠词的特色:一是外表色彩绮靡华丽,二是表情隐约细致。
温庭筠与韦庄词的差异:

  • 温庭筠“密而隐”,多为宫廷、豪门娱乐而作,文人气息浓;
  • 韦庄“疏而显”,多为个人抒情而作,民间气息浓。
韦庄《浣花集》
韦庄词如何走上抒情道路:

  • 唐宋词人兼擅诗词两种文学的,他的词风往往和他的诗风相近似。韦庄诗朴素平直,善于抒情,接近白居易,《秦妇吟》。
  • 温韦两家诗风词风不同,是由于他们的生活和生活态度不同。温庭筠一向依靠贵人过活,韦庄在五十九岁登第以前,流落江湖。
  • 韦庄的诗和词都有民间气息,如《女冠子》用民间的联章体。
韦庄词的影响:
在五代文人词的内容走向空虚堕落途径的时候,韦庄重新把文人词带回到民间作品的抒情道路上来;他使词逐渐脱离了音乐,而有独立的生命,与当时流行的应歌而作的作品分路。影响了后来的李煜、苏轼、辛弃疾诸大家。
南唐及宋词
南唐词多半从唐代的抒情七绝来,北宋词风,实承南唐遗绪。李璟词消极哀怨,但是能如实写自己的感情。李煜以词为抒情工具,改革花间派涂饰雕琢的流弊,他的词风和唐人绝句风格有相似的两点:1.声调谐婉不作拗体;2.词意明畅不作隐晦语。
冯延巳词外表还都是写男欢女爱,却另有寓意,有《阳春集》。
范仲淹的边塞词,代表作《渔家傲》,感情深厚、气概阔大,是五代以来柔靡婉约词风转变的开端,是苏辛豪放词的先驱。
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江城子·密州出猎》。
陆游的诗和词中有很多记梦的作品,如《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辛弃疾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肝胆似火,色貌如花”,热烈的内容与婉约的外表和谐统一。
《菩萨蛮》多写儿女情长,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用小令写大感慨的词,在辛弃疾之前未有如此。
以淡景写浓愁也是辛弃疾词的常用手法,如《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前9句用作反衬,后4句写主要人物形象,一个孤高、淡泊、自甘寂寞的女性,寄托了辛弃疾的身世之感。
辛弃疾以散文句法入词,如《西江月·谴兴》。
辛弃疾爱用典故,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谈有寄托的咏物词
在宋词里,除了多数写闺情的以外,还有不少咏物词。这些咏物词大约可以分为三类:

  • 第一类是单纯描写事物形象,没有什么寓意的,如史达祖的《双双燕》、吴文英的《宴清都·连理海棠》等。
  • 第二类是搬弄典故,毫无意义的。
  • 第三类最可贵,即是有寄托的咏物词。
这第三类作品,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有其悠久的传统。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陆游《卜算子·咏梅》
婉约派大家周邦彦、姜夔、吴文英都有许多咏花的作品,多半是单纯咏物的。
辛弃疾咏物词有60多首,占全部词作十分之一,一半是咏花的,其中咏梅的更多。风格也和前人不同,有用《楚辞》词汇写的,有用史书故事写的。咏花词一般都是用纤丽的字面、美人的故事,而辛弃疾却运用《楚辞》、《史记》这些大作品,这种手法,也是前所少有的。辛弃疾写了许多有寄托的咏物词,这与他的身世遭遇有关。他之所以在词中以《楚辞》、《史记》咏花,是为了寄托自己被猜忌、被排斥的身世之感。
填词怎样选调
填词首先要选一个最适合于表达自己创作感情的词调,王灼《碧鸡漫志》对词调有一些介绍。
如何研究词调:

  • 一、从声、韵方面探索,这包括字声平拗和韵脚疏密等等;
  • 二、从形式结构方面探索,包括分片的比勘和章句的安排等等;
  • 三、排比前人许多同调的作品,看他们用这个调子写哪种感情的最多,怎样写得最好。
词的转韵
词转韵处较难安排,平仄韵改变处,文意也应跟着有所不同,如温庭筠《菩萨蛮》。
词的分片
上片的末句要似合而又似起,下片的起句要似承而又似转。
词的过片需要承上接下,姜夔《齐天乐·蟋蟀》中“西窗又吹暗雨”。
词的过片分类:

  • 下片另咏它事它物的。
  • 上片结句引起下片的。
  • 下片申说上片的。
  • 上下片文义并列的。
  • 上片问、下片答的。
  • 打破分片定格的,如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词用典
不能认为典故多就不是好作品,要看典故的思想性与作品思想性是否紧密结合。
不能因为典故思想性差就否定整首作品,混淆了题材与主题。
说小令的结句
小令体制短小,造句特别要凝练,结句更要语尽意不尽。如晏殊《浣溪沙》结句“小园香径独徘徊”太弱,影响了这首词。
结句有“推开说”,倒挽法(从现在的所见所感回忆从前),还有用问句的。
承上、总结、转折、申明。
<hr/>《唐宋词欣赏》,夏承焘,2009,北京出版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在线咨询
售前咨询热线
400-123-45678
售后咨询热线
010-12345678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AcFun

GMT+8, 2025-10-12 12:59 , Processed in 0.07824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