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Fun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2|回复: 3

浙江财经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经验真题分享,上岸学姐的 ...

[复制链接]

2

主题

3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2-11-30 10:3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终于成功上岸了,第一时间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复习经验。
立大志者得中志,立中志者得小志,立小志者不得志。
我在去年这个时候也跟大家要一样在网上找着各种各样的复习经验贴,给我的帮助也很多,所以希望我的经验也可以给你们带来一定帮助,但是每个人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都不相同,所以大家还是要多借鉴别人的经验,然后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坚持到底!
时间确实很快,痛也快乐着吧。
我准备考研的时间也许不是很长,希望大家不要学我,毕竟考研的竞争压力是越来越大,提前准备还是有优势的,另外就是时间线只针对本人,大家可以结合实际制定自己的考研规划。
参考书用下面这些就行

(709)中国语言文学综合
《现代汉语》(增订六版),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王力主编,中华书局,2018年版。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文学理论教程》(第五版),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钱理群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外国文学史》,郑克鲁、蒋承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李凡文学1000题》李凡文学教研组(第七版)
(906)文学评论与写作
文学史的参考书还好,毕竟殷实,写作的参考书就相对更空泛一些,前期不是很好入手,建议大家前期先多读文学史相关,有了一定基础,再展开写作的具体复习。
写作的书籍也不多,我当时看的是两本,一本是《李凡文学评论与写作讲义》,这本书内容不多,但都是干货,基本上把大家写作过程中能用到的都概括出来了,其中的叙事批评和结构主义批评以及解构主义批评等方法,大家可以详细看看,确实有很多地方能用到的。
《李凡文学评论与写作实战批改100篇》,这本书可以看做事优秀范文的大合集,散文、小说、纯文学、中西文论、诗歌等均有收录。
2019年浙江财经大学70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真题:



评论写作

评论写作就是接受主体或评论主体以文学鉴赏为基础,以一定的文学理论为指导,对作家群体、文学现象、思潮流派、作家的创作活动、读者的阅读接受活动,文学作品乃至作品中的情节、人物诸要素等进行文化的、心理的、审美的、语言的、结构的等宏观或微观的分析、评价活动,其中心是对作家、作品的阐述,评判。
如何阅读
写作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全文,精读作品,找出作品中画龙点睛的句子,认真揣摩、品味作品中重要的词语、句子、段落,明确文章的主旨,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层次,力争有较深的感受和独到的发现。
阅读作品时可回忆作者生平、创作风格、写作背景等知识,以助探知作者写作此文的意图、目的,从而准确把握作品的主题。
阅读一般采取“总体——部分——总体”的步骤:
Ø 总体:从头至尾通读。得出初步而概括的印象。
Ø 部分:要对重要部分仔细地读,分析研究,加深印象, 发现特色或发现问题,初步形成观点,大致确定自己理论分析的方向。
Ø 总体:要获得完整的本质的认识,对作品的倾向和艺术性作出自己的判断。
在阅读过程中,要及时做好摘记工作,可以采用“评点法”,即一手拿笔,一边阅读,一边分析。一定要及时记下自己的感悟和灵感,争取在阅读中要找到自己的言说思路,并进行适当的理论提升。
如何定题
定题也称为“选题”,即在读懂作品、搜集好材料的基础上,选择并确定本文要言说的中心。
(一)定题的基本原则
1、要从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专长出发。文学评论讲究评论者对评论对象的感悟和理解,只有对那些在阅读中引起了评论者阅读情感强烈体验的作品才能激起评论主体的评论热情,也只有沿着阅读中的个人体验出发,才能实现对文本世界的审美告知。通俗来讲,作为文学评论初学者,再加上考场作文的缘故,更要选择自己有所研究的,有把握的,有心得的,能评论的角度来评,要懂得扬长避短。
2、要选择那些有价值的文学作品。所谓作品有价值,指的是它所具有的美学价值,也就是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的水平应是很高的或比较高的;另外,是某一种作品代表着一种值得注意的倾向,或者就是坏作品。这两类作品都是值得评论的。
(二)容易存在的问题
1、为评而评,无的放矢。评论者随便拿一篇作品,自己没有明确的目标,未经过认真思考,就去评论。
2、贪大求全,面面俱到。一开始就写《论×××的小说创作》这样大的题目,往往无从下笔而流于一般、平庸、肤浅。
3、缺乏新意,老生常谈,步别人的后尘,拾人牙慧。
如何写作
文学评论属于议论文。它必须具有议论文的一般特点,这是它与其它议论文相同的共性。但是由于它是对文学作品发表的评论,所以又不同于其它的议论文,而要有点文学色彩,这是它的个性。因此,一篇好的文学评论,既要具有一般论说文的特点,又要讲究文学性。
(一)关于字数
由于报考院校不同,文学评论写作卷面占比也不一样,有可能是50分,有可能是一门专业课150分;相应地对一篇文章的字数要求也不同,有可能需要500多字或者1500多字或者2000多字。甚至3000多字,字数按照报考院校的要求来就可以,可以参考报考院校的历年真题。
(二)关于作者
考场上出现的作品一般是没有作者的。当然如果是耳熟能详的文章,例如《故乡的野菜》,哪怕没有标注作者,我们也很确定是周作人先生的作品,而他的散文具有“冲淡平和”的风格是大家熟知的,这时候大家可以做到“知人论世”。当然知人论世作为一条重要的评论原则,我们要尽可能地贯传于写作中,这主要表现为对写作材料的出处有个比较准确的把握,能够知道作者的有关人生经历和创作的基本情况。
如果在我们不了解作者是何许人也的情况下,其立论最好就要避开与作者有关联的方面,就纯文本展开评论。
对于小说分析我个人不太建议结合作者生平分析,容易跑偏。
一定要时刻牢记以文本分析为主!
(三)关于标题
要做到仔细揣摩、点明中心,能够达到“吸引眼球”的水平更好
题目不论长短简繁,要记得它需要是名词
标题一般有两种形式;主副标题、主标题。
如果本身基础较好,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或者说能够在考场上突然灵光一现,标题采用主副标题的形式比较好。主标题起一个比较有内涵或者有诗意,而且能够契合副标题的话;副标题一定要点出文章的分析逻辑、核心重点,可以写作“浅析……的……”、“简析……的……”、“评……”、“浅评……”、“浅议……”等等格式,前面加一个“浅”字表明自己的谦虚谨慎。
采用一个主标题比较困难的点在于既要体现文学性,又要点明文章中心。当然也并不是说主副标题就一定要比只有主标题的好多少,这个需要量力而行,切不可“为文艺而文艺”,否则得不偿失。
现当代文学方面

1.宏微观的框架梳理

现当代文学我是先按照时间、文体,纵向横向梳理了一边课本(主要是框架式,让自己有个底),然后再把历年真题考过的名解、简答,论述整理到笔记中,再结合上课时李凡老师强调的重点,复习内容就很清晰了。
现代文学中港澳文学几乎没考过,当代的散文、戏剧(曹禺除外)也很少考,应多关注小说、文学思潮(复试时也以此为重点),鲁讯、巴金、茅盾、郭沫若、老舍、曹禺等几位文学大师可以整理成专题背诵,我没来得及自己整理,后期就用了《李凡文学笔记》+《李凡文学1000题》(一定要仔仔细细的过完一遍真题和课本,然后再去选择)。
现当代零散的名词解释比较多,为了让自己不搞混,都是记关键字,然后按照自己的逻辑表述出来,就比如创造社,就记住时间,地点,地位,主张及特色,代表人物作品及刊物,影响。所有的名解都按照这几个角度记,化繁为简(内容逻辑之间可以编段子,也可以参考李凡老师在课上讲的文学记忆宫殿,非常有意思)。
2.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如何阅读才有意义

再说说作品阅读的事情,我觉得至少对现当代作家来说,要读完他们大部分的作品,这样才足够厚重,相比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要阅读更多的文学作品,比如其中的一道题:萧红的儿童视角,如果你没有看过《小城三月》,只答《呼兰河传》就显得略有点单薄,还是那句话,厚积薄发,文学史和文学作品时相辅相成的,一定要在有大量作品的阅读量上,才能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我觉得作品阅读最好从一个作家开始,读他的全集,那样感受会更深一些。也不必特意找大段时间,复习累了,吃饭时间,泡脚睡前,读一读书就挺好的,考研那一年我把莫言余华苏童毕飞宇张炜汪曾祺这些作家的全集过了一遍,信心百倍地压了一百道题,结果大题一个没考……哈哈哈哈,想起来也觉得很搞笑,但是给了我足够的精神养料和文学底蕴,考研出题毕竟是一种不可抗力,我们要做的就是琢磨课本,琢磨书目,琢磨真题,琢磨所有有用的相关材料,推进已知的一切,来对抗不可知的那些。
3.答题的经验技巧

考试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普通的问题切入,给考官展现出自己胸腹的万丈丘壑,大千世界。输出不仅要质量兼备,密度高浓,更要在规定时间内,要以良好的书写面貌展现。
具体到答题原则,推荐一种最简单有效的方法,这是基于充分阅读作品的基础上采取的方法。
即观点加例证,各个观点之间要有明显的逻辑关系,最好是能够层层递进,最终收束,有头有尾。
观点可以来自教材或者学者的专著,也可以是自己经过思考之后得出的观点,关键在于运用恰当独道鲜活的文学实例来说明你的观点。比如今年当代考到新中国成立文学变化,我就举到沈从文建国前和建国后与张兆和通信内容的前后变化(来自当代文学经典作品选)来体现作家心态方面的变化,尤其是揭示他们既忧虑于自身合法性的危机,又愿意接受改造为人民服务,在接受改造时事实上并不能做到彻底替换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思想,而努力寻找规定性的文学道路与自己的文学理念妥协平衡点的困局。
包含在原著文本里的例子就是最妙最独道的例子,所以阅读作品是第一位的。
观点之间要注意,彼此的角度不要重复,答题时间有限,要在少的篇幅内体现出最大的知识背景,如果自己给自己把角度限制死,无异于自废武功。
古代文学部分

关于参考书的问题及建议
1.贪多嚼不烂、欲速则不达

关于咱们学校中国古代文学参考书问题,我还要特别特别特别强调的是,参考书真心不要太多!!!!
千万不要贪多,记住,参考书,一本或一种,足矣。
在这里,给大家一个血的教训,作品选,可以不用都看!后期你就会发现,你不仅浪费时间,还没有记住!我花了三个月时间去努力读作品选,以期望文学视野能更开阔一些,但是,没什么用!!!
就以古代文学这门课为例子,它就非常巧妙的遵循了“八二定律”,也即书本知识占八成,理解或文笔或思考能力占了二十,所以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好多人觉得书我我都背诵的差不多,可分数却不理想,考研难道只招背书匠吗?当然不是,所以大家最后涉及到分析题时候,前面尽可能多的去罗列作品和文学意义,然后最后加上自己的看法(最好是书上没有,通过读书你自己领会到的,哪怕领会到的不多,至少证明你用心去读书了,这就给了阅卷老师一个积极信号:这个学生做过思考。)
2.细致入微、细节取胜

现在有个趋势愈加明显,那就是:古代文学史命题思路越来越灵活,范围越来越宽,尤其最后的压轴题,基本上没有直接答案。
何为“灵活”,主要是含义有二,一是从时空角度而言,前后跨度较大,需要考生掌握的知识点较为全面,且视野不能单一。比如,之前的的一道题目:王国维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把两个时代背景下的伟大词手放在一起论述,很多同学答题时候只说东坡词的特点,再说稼轩词的特点,然后再比较。可是大家忘记了一点,这句话是谁说的,是王国维说的,他是在什么时空背景下做出论述的?这是王国维的个人经验还是同时代的普遍论述?显然王国维的角度,很多人没有回答。这就是时空角度,所以视野一定要全面。
二是细微处见风神,基本上每年都会考察一个文学史上相对而言不是特别注明的知识点。就比如况周颐的《蕙风词话》,朱彝尊的《桂殿秋》等等,往往作者或者作品本身的知名度不是特别高,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复习时候,不要放弃每一个细小角落。也就是,千万不要带着“猜重点”的心态去读书,否则考场你绝对会兵败如山倒,溃不成军。
而所谓细节,还体现在,不仅仅局限于文学角度,就比如“从叙事结构角度,简述《三国演义》结构的特色”,叙事角度,从绝对意义上而言,文学性并不是很大,可它依然出了题,那如果不知道叙事结构的特点,将无从下笔,这个时候,适当提前背诵一套固定的文学术语和答题惯例,是相当重要的,比如,叙述结构,我怎么回答,美学意义,我怎么回答,人物塑造,我怎么回答,后世影响,我怎么回答,等等。
所以,文学,这两个字,重量的确等同于全宇宙。
3.文论比重上升

关于文论,打开古代文学考研试卷,迎面而来的就是名词解释题,“浩然正气”、“文以载道”、“知人论世”:“格物致知”等等,这两年的比重明显是上升的,而且常常论述题中也涉及到文论,如,简述李贽在文学批评史上的贡献。关于文论部分,教材上是没有的,大家可以看看李凡老师的文论课程和相关文论总结。
4.学会多角度、深层次思考

大家看一下这个题目,就比如《文心雕龙》的名词解释题,如果不指定参考书的书,是不是你从哪一个角度去理解只要能够自圆其说,都会得分?
我从古代文学角度可以,我从文论角度可以,我从文献学角度可以,我从美学角度可以,我从文学传承与发展的角度可以,我甚至可以从语言学出发研究它的语言学流变,凡此种种,都可以(实际上大家研究一下就会发现,不指定参考书后,古代文学方向的初试第一名从375左右,一下涨到了395加甚至400加),这就恰恰说明了,老师们阅卷不拘一格,真正有水平的学生也会行云流水,笔下如有神助。
这种读书思辨的能力是最为重要的,平时要多练习,可以多看看李凡老师朋友圈的日常总结和作业,当然《李凡文学1000题》是肯定要做的。
5.真题及期末试题的详细利用方法

真题和期末试题真心太重要了,研读方法异常关键。
复习真题的时候已经进入了中后期,时间有限,加上自己实在没有能力对真题做出分析,就直接用的李凡老师的《李凡文学真题解析》,总结的非常到位,每一年的真题解析都上万字,全部真题解析几十万字,完全就是一本学术著作,所有的难点、考点、知识点、易错点、都有详细整理,并对考试趋势做出预测,像今年的好几个考点(宋词类)在李凡文学1000题中,都有原题复现。
研究真题,一定要带答案,否则相当于白看,一定要带规律分析,带题型总结,带重难点归纳,带相关知识点分析,因为真题都是零散的知识点,我们自己很难看出真题会让教材的关联,也可以借鉴李凡老师的“知识点换元法”,即把真题散落的知识点还原到教材的章节中,更方便抓住重难点.
外国文学

还是比较有趣的,可以稍微看快一点,看完书就可以上手背背题集了,题很多在上面都有。多看看脉络题,比如“19世纪欧洲文学发展脉络与成就”,又是脉络题,你就应该准备各个时期的文学脉络与成就,时间梳理以及各时期内各国文学成就总结,以国别为划分等;流派梳理,比如古典主义、启蒙文学、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等。重要作家作品的艺术风格、成就都要了解。人物形象的把握,比如18年“对四大吝啬鬼形象的分析比较”,由此你可以联想到多余人、小人物等形象对比与分析。
有两年考了国别文学、总体文学、比较文学这些概念的联系与区别,我建议是看看比较文学理论相关的一些书和论文,厘清这些概念的起源和发展。2.比文的题相对来说不难。
文学理论

这部分涉及的理论比较多,真题大多数来源于书上的小标题,所以书一定要看仔细。把各章节的笔记做好。文学理论的题不可能自己乱答,理论都是有出处的,近年的题也涉及了西方文论的一些知识,所以大家也应该引起重视。背书过程同样也要形成自己的框架。
谈谈答题方法,首先也应该像答名词解释一样,把题目的相关概念解释清楚。其次点明出处,再是答题并不一定局限于书上的知识,想一想古今中外的影响,站在一个宏观的角度来答题。答题的时候也要举例子,具体的作家作品,这样自己的论述才更加生动,老师给分也高。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语言类复习在时间上和精力上都要比文学综合投入的时间要多,开始的时间也应该更早。无论是语音、词汇、文字还是语法都是一个慢工,需要慢慢理解,细细领悟。更为关键的是语言学的知识不如文学类知识那么集中、那么有线索,而是相当琐碎、相当凌乱,更费精力。我觉得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将理论和例子相结合。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知识点其实并不多,很多理论也不是很难理解。但是最重要的是例子,比如古汉语的古今字、异体字这些理论相当简单,但是例子才是支撑这个理论的根本。很多试题当中很多也是以例子提问,复试老师也很喜欢问具体的例子。因此课本当中的举例尤其是代表性例子一定要记住。
(2)将课文和练习相结合。在读完课文之后,要适当的做一些练习来巩固,既要做完指定教材的练习,还要做一些相关教材的练习来深入消化理论。既要动脑,又要动手。也可以通过网上下载一些习题来检测自己对语言规律和语言特点的掌握。
(3)将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相结合。很多人认为我们现在没必要学习古代汉语这些老古董、旧纸堆里面的东西。但是我们的语言是有源头、有根的,我们日常使用的语言是由上古汉语、中古汉语、近代汉语一步步发展而来的。语音、词汇、语法这些当中很多都可以发现古代汉语的影子,因此需要全面把握、整体了解。需要值得一提的就是繁体字的认识,学习古汉语最关键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繁简字的转化能力。所有古籍、古迹、古文都是用繁体字书写的,掌握繁体字的认识、书写及汉字简化方法以及繁、简之间的对应关系最为重要。我觉得识读繁简字的最好方法勤查王力主编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只要碰到认识的就去查,查多了、记多了自然就会了。
考试内容覆盖面比较广,大家复习的时候一定要避免遗漏,我上面写的应该算是比较全了,大家如果还有问题可以评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11-30 10:3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答主分享,写作我还没开始准备,目前就是在阅读阶段,主要就是尽可能的了解中西方文论,但是还是有许多读不懂,虽然明知道有的不考,还是想着多贮备一些,最近就在读荣格的神话原型批评,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两个,第一是这些理论很复杂和枯燥,不容易理解。第二,即使是耗费了许多时间去尝试了解,也不知道具体怎么运用,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2-11-30 10:3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求李凡文学1000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11-30 10:3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儒贤斋 这个号就是李凡老师官方认证的,看他的个人简介就可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在线咨询
售前咨询热线
400-123-45678
售后咨询热线
010-12345678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AcFun

GMT+8, 2025-10-12 12:58 , Processed in 0.19893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