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Fun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5|回复: 0

《蒋勋说唐诗》随手写李白篇(1)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12-7 22: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篇读书笔记,我对书中作者提到的每一首诗的内容解读不再重复,只是记录自己随笔感悟,要么灵光乍现,要么有感而发。

“在青少年的世界里,诗很重要,
在成人的世界里,诗在急速流失,
这是成人世界的一个遗憾,
没有了这个部分,生命就会变的枯燥”
——蒋勋

就文学趣味而言,诗最为上乘,其次是散文,再次是小说。曾经看到过一个观点,小说中的故事结构就像是一个博古架,上面摆放着精美的古董,但是多数人读小说只是看到了架子,却忽略了架子上的珍玩玉器,而这些珍玩玉器正是诗意的体现。
自从get到这观点后,我回味了一下《红楼梦》,再重新翻翻书架上那些小说,嗯,感受完全不同了。

李白,被誉为诗仙,
杜甫,被称为诗圣。

圣人可学,而仙人不可学。正如儒释道三教中,孔子地位再高,也是被称为孔圣人,是大家学习的典范,而不是尊者神仙菩萨,神是用来膜拜的,不是用来学习的,如果孔子当初归列仙班,那就真真是宗教了。这些道理,政治家懂,艺术家也懂。

《浮生六记》中,沈复与妻子芸娘谈论杜甫和李白时,芸娘说:杜诗锤炼精纯,李诗潇洒落拓,与其学杜之森严,不如学李之活波…….非杜亚于李,不过妾之私心宗杜心浅,爱李心切。“

我想,真正从美的角度去欣赏诗歌的,爱青莲的人一定多过爱杜甫的吧,另一方面,杜甫可学是因为他的诗有章法,而李白则不然,所以人人都爱李白,为其作品惊叹,但这确学不来,李白下笔如庖丁解牛,技近乎道,神妙莫测,怎么学?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这是李白写给孟浩然的一首诗,我觉着用来表达我们对李白的敬仰也再合适不过了,为什么一定要学呢?我们只要会欣赏即可了。艺术家就是要做自己,学不会不是艺术,学会了不是自己。

《蒋勋说唐诗》一书一共247页,其中写李白一人的页数将近50页。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角色转换—没有设身处地,就没有艺术

《长干行》里李白将自己转化成一个幽怨的妇人,通过一个女性的视角去叙述一个思君情切的故事,我觉着这是上天赋予艺术家们的福利,在艺术的世界里,无论是诗歌,还是小说,无论是影视作品,还是丝竹管弦,艺术家可以在他的艺术世界里,男变女,老变少,贫穷变富有,落魄变不羁,这是平常人不可及的,即使是十全老人乾隆,请最好的画师,以自己的形象为模版,嵌入到各种社会角色中,比如猎人,比如农民,但这也只能说是意淫,仅是饱了自己眼福而已,一流的艺术家是可以与转换的角色心灵沟通的,因为唯有这样角色才有灵魂,才能创作不朽的作品。
平常的人受限于教育和客观环境,社会角色已经定位,老师就是老师,老板就是老板,人们很难从他者的角度和立场去观察生命现象,仅凭借自己的一个立场,就很容与他人产生误会,对立以至攻击。

所以我相信有一天,美育会代宗教。

文学与艺术,或者说美的世界,对人生最大的贡献,是把我们带到一个不功利的状态。所谓“功利”,就是每个人囿于自身的角色定位,无法去理解他人。
——蒋勋

于此桎梏之世界中,离此生活之欲之斗争,而得其暂时之平和,此一切美术之目的。
——王国维
(一)定格

我这篇读书笔记不是按照书中的顺序写的,只是有感一些特别能感动我的地方,比如在定格这一章节中提到的“定格”

日本电影《下一站天国》中有一段情节,人在去世以后,到天国之前,要到一个“办事厅”的地方,里面的工作人员会问你不管你活了多久,在这一生中,是否有一个定格的时刻是特别想要回忆的,有的人会回忆很久,有的人会很确定的说出来,然后这个定格的时刻就找到了,办事厅的工作人员会帮你恢复场景,让你再拍一张照片,这张照片就是你去天国的护照。所谓天国,就是这一生那个愿意定格的回忆。

不惑之年,我也常想着或许今天或者明天我也要更这个世界说再见,我想定格的回忆是哪一天呢?思来想去,这个还真有些难选,杨绛在谈到她百年后,以何种样子去见钱钟书时,不也是踌躇不定嘛,何况我呢。

蒋勋解读诗词,与旁人最大的不同是他喜欢用电影的拍摄技法去营造诗词中的画面感,比如在《长干行》中,李白先是快速的描写这个小妇人14、15、16岁的婚后日子,然后将描述”定格“在君远行的那一天,“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蒋勋说这是离别那天的定格,也是这个妻子生命的定格,但我觉着与其说这是一种定格,亦可是一种慢镜头,丈夫远行后,妻子的日子变得无比的漫长,时间都放慢了脚步,眼看着绿苔一点点的长出来,掩盖住丈夫离别时的脚印,眼看着秋日落叶从树上慢悠悠的飘落....这个画面感还是很强的,厉害的诗人总是用文字作画。
当然,无论是蒋勋说的定格,亦或是我定义的慢镜头,这种快与慢或者说快与静的对比,都强烈凸显出一个期待丈夫归来的女性那份思念之情。这种对比,将读者的情绪挑拨到最高处,这就像音乐剧中的戛然而止,张弛有度是高手们管用的伎俩。

暂写这些,改天再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在线咨询
售前咨询热线
400-123-45678
售后咨询热线
010-12345678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AcFun

GMT+8, 2025-10-12 05:55 , Processed in 0.87404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