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Fun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4|回复: 0

当代文学复习考点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12-20 14:2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国文代会:1949年7月2日到19日,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平召开,即“当代文学的起点”。
2、50到70年代(十七年代)发生的批判运动
1、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1950—1951)
2、对萧也牧等的创作的批判(1951)
3、对俞平伯《红楼梦》和对胡适的批判(1954—1955)
4、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批判(1955)
5、文艺界的反右派运动和对丁玲、冯雪峰“反党集团”的批判(1957)
6、1962年9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提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3、政治抒情诗:贺敬之(时代歌手)《回延安》《桂林山水歌》
郭小川(战士诗人)《致青年公民》《望星空》
叙事诗:闻捷《苹果树下》
4、17年长篇小说:“三红一创”《红日》《红岩》《红旗谱》
               “青山保林”《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保卫延安》《林海雪原》
5、农村题材代表作:赵树理《三里湾》柳青《创业史》
6、山药蛋派:赵树理、马烽    荷花淀派:孙犁、刘绍棠
7、革命历史题材代表作:杜鹏程《保卫延安》——彭德怀  第一部大规模描写解放战争的长篇小说。
8、杨沫的《青春之歌》:以林道静(江华)为主人公的自传体长篇小说
9、历史题材最高成就——姚雪垠《李自成》
10、百花文学(非主流小说):1956年5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上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发展科学文化的方针。王蒙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11、散文三大家:杨朔、秦牧《星下集》《贝壳集》、刘白羽《红玛瑙集》
12、“第四种剧本”:是评论界对那些并非概念化地表现工农兵生活以及除表现生活之外,还描写了工农兵干部、知识分子等家庭生活、感情生活等剧本的称谓。代表作:岳野《同甘共苦》、杨履芳《布谷鸟又叫了》、海默《洞箫横吹》
13、老舍《龙须沟》使他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14、田汉的戏剧:《关汉卿》(铜豌豆精神)《十三陵水库畅想曲》《文成公主》
15、“八个革命样板戏”文革期间唯一受官方认可的文艺作品,浩然则是当时唯一被认可和推崇的作家: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沙家浜》《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乐《沙家浜》
16、“新时期文学”(文革后的文学):(开始)1976年10月江青等“四人帮”受到拘捕;1978年十二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7、“第三代诗的内容”
:1、感受生命本体的新的层面—荒诞
2、挖掘人类对生命死亡的灾难感和稠怅
3、女性世界的展露
18改革文学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是先锋之作
19:高晓声笔下人物形象——勤劳与窝囊
对他们的态度:哀其善良、悯其坎坷、痛其浑噩、促其更新。
20、新诗潮诗人:韩东《你见过大海》、于坚《高山》、翟永明《女人》诗组
海子(查海生)《土地》《弥塞亚》《遗址》
21、杨朔《香山红叶》“讲究诗意,诗化散文”“三段式特点”
23、“寻根文学”作家及作品
1、民间习俗和生活韵味:汪曾祺《受戒》、贾平凹《五味巷》
2、传统文化负面因素:韩少功《爸爸爸》《女女女》
3、民族传统文化优秀品质认同与肯定:王安忆《小鲍庄》、阿城《棋王》
4、非规范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弘扬:莫言《红高粱》
24、“先锋文学”:马原《拉萨的女神》洪峰《奔丧》、余华《现实一种》
25、“新写实小说”:池莉《烦恼人生》、方方《风景》、刘震云《新兵连》(陈染、林白、海男)
26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
女人也是人(五四到八十年代)(丁玲、杨绛、戴原英)
女人就是女人(九十年代)(陈染、林白、海男)
女人和各人相互支撑
27、伤痕文学:新时期的第一个文学思潮,提法源于1978年8月卢新华发表的短篇小说《伤痕》’作品大多以揭发“文革”造成的肉体、灵魂伤害为主旨,具有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刘心武《班主任》、王亚丰《神圣的使命》
28、《茶馆》的艺术特色
主要人物:常四爷、王利发、秦仲义
(1)艺术构思方面:
1、《茶馆》中戏剧性的营造更多采用对照而非冲突
2、使用了“人物展览式”方法结构全剧
(2)人物刻画方面:
1、单纯个性化语言
2、在人物中突出碰撞中刻画人物
3、精心选择最能体现人物思想、性格特点的事情来刻画人物
(3)语言特色
1、简洁、通畅、幽默,具有北京方言特色
2、人物语言个性化
(4)艺术效果方面:《茶馆》是用喜剧形式表现悲剧内容,即一出悲剧,舞台演出却有很强的喜剧效果。老舍使用手段主要是让人物自嘲,或者运用“相声”抖包袱的技巧。
29、王利发的艺术形象
(1)他是很称职的茶馆掌柜,是旧社会精明干练,富有混事经验的茶馆老板形象
(2)是一个谨小慎微的顺民,是适应形势,顺应潮流,的小商人形象
(3)还是一个自私、势力、刻薄的旧式小商人形象
30、朦胧诗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坛上涌动着一股崭新新诗潮,因章明发表《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而得名。其成员包括北岛、顾城、舒婷等。他们从自我心灵出发,以象征,阴喻、通感等现代诗歌的艺术技巧创作了一批具有新的美学特点的诗歌。如北岛的《回答》、顾城的《一代人》等。
31、朦胧诗的艺术特征
1、以一种新的审美意识关照生活,创造出富有新的审美气息的诗镜
2、表现手法上追求意象化,并将象征暗示、联想等交织使用
3、对人的价值的重新审视
4、对历史本质的新探索
32、“归来者”的诗
1980年,艾青把他恢复创作之后的第一本诗集命名为《归来的歌》
,与此同时,流沙河梁南也写了题为《归来》、《归来的时刻》的作品。这个期间,“归来”是一种诗人现象,也是一个有众多诗人涉及的诗歌主题,被称为“归来”或“复出”的诗人,主要有:50年代的“右派”诗人(艾青、公木等)。1955年“胡风集团”事件中罹难者(牛汉、绿原等);因与政治有关的艺术观念,在五六十年代陆续从诗界“消失”的诗人(辛迪、郑敏等)
33、高晓声《陈奂生上城》的形象及意义
陈奂生(一个时代农民的典型形象代表)性格朴实善良却又愚昧麻木,勤劳憨直又容易得到精神满足;坦诚正派又被奴性忠恕牵住了鼻子
意义:
1、一幅处于软弱地位的没有自主权的小生产者的花像,从某个侧面反映了建国后中国农民命运和心理变化的过程。
2、陈奂生的思想性格典型地表现了中国农民身上存在的复杂的精神现象,具有现实感和历史感。
3、继续了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对于“国民性”的探讨。
34、鉴赏北岛的《回答》
1、当代文学定义: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文学,发生在特定社会主义(中国大陆)历史语境中的文学。(可具体到1949年7月2日)
2、文代会定义(名词解释):1949年7月2​日到19日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以后统称为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在北平召开。开幕式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先后讲话,最后大会通过了《宣言》确定了文艺为人民服务并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成立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选举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会后成立了全国文联下属的各个协会:这个大会揭开了中国文学艺术发展史新的一页,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
3、​50年代到70年代发生在中国大陆文学(文艺)界的全国性规模的批判运动有以下六点
(1)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1950-1951
(2)对萧也牧的创作批判1951
(3)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和对胡适的批判(1954-1955)
(4)对胡凤“反革命集团”的批判
(5)文艺界的反右派运动,和对丁玲、冯雪峰“反党集团”的批判1957
(6)1962年9月毛泽东在中共八界十中全会上提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4、政治抒情诗代表人物:
(1)贺敬之的歌剧《白毛女》;诗歌《回延安》、《桂林山水》、《西去列车的窗口》。
(2)郭小川的诗歌成名作《致青年公民》;抒情诗《望星空》。
‌5、(1)“荷花淀派”(名词解释)50年代一批追求作品诗情画意的河北作家相继出现,代表人物有孙犁【《芦花荡》、《荷花淀》】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他们的创作风格大致一致,特别是白洋淀地区的农村乡土人情为经,以不同历史时期的农村生活现实为纬,采用现实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手法,创作出一批格调优美,语言清新的优秀作品。
‌(2)“山药蛋派”赵树理的创作有着鲜明的通俗性和民族特色,对山西作家产生深远影响,涌现出许多追随者,在50年代中后期形成,代表人物有西戎《懒大嫂》、马烽《三年早知道》、束为、孙凄等,对新文学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6、革命历史题材 ,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彭德怀被写入题材
7、杨沫的自传体成长小说《青春之歌》中林道静人物形象——
8、古代历史题材(历史叙事)姚雪垠(yin)的《李自成》
9、“非主流文学”百花文学时代的由来:毛泽东在1956年5月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发展科学、文化的方针  王蒙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刘世吾人物形象分析
10、“第四种剧本”(名词解释)是剧作家刘川对1956年前后出现在中国剧坛的一批戏剧的概括。这些剧本突破了当时剧坛所流行的公式化、概念化的框框,被称作“第四种剧本”的主要有杨履方《布谷鸟叫了》、岳野《同甘共苦》、海默《洞箫横吹》此外鲁彦周《归来》、何求《新局长来到之前》、王少燕《葡萄烂了》、李超《开会忙》等剧作因其相似创作倾向也被看作“第四种剧本”
11、老舍《茶馆》的主要艺术特色——①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使命感②塑造各种鲜明的人物形象③语言朴实凝练,具有浓郁的北京口味,独具特色话剧语④批判讽刺和赞美相结合,真实与荒诞相结合的情景艺术⑤“人像展览”的结构形式“侧面透露”的表现手法⑥主题表达“反描”手法
12、老舍的《龙须沟》为他赢得在“当代”的最初声誉及“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13、田汉的话剧《关汉卿》铜豌豆精神
14、第一批“八个革命样板戏”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沙家浜(bang)》、《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娘子军》、《白毛女》;交响乐《沙家浜》
15、“新时期文学”开始:
(1)1976年10月江青等“四人帮”受到拘捕(bu)。
(2)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定义]
16、“归来者”的诗;1980年艾青把他恢复创作之后的第一本诗集名为《归来的歌》
17、朦胧诗的艺术特征
(1)对人的价值的重新审视
(2)对历史本质的新探索
(3)以一种新的审美意识观照生活,创造出富有新的美学气息
(4)表现手法上追求意象化并将象征、暗示、通感、联想等交织并用,艺术氛围中透露出含蓄的情感倾向和凝重的思辨力量
18、朦胧诗(名词解释)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出现的诗歌流派,代表人物有舒婷、北岛、顾城等主要启蒙主义的人文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创新两方面进行了探索,批判了封建思想和国民性,表现了自我意识的觉醒;在艺术形式上运用了一些现代派表现手法,对于促进中国新诗的现代化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后为新生代诗人取代。
19、朦胧诗代表人物及作品:北岛《回答》(赏析)、舒婷《致橡树》
20、“第三代诗”的主要代表诗
21、“伤痕文学”(名词解释) 是新时期的第一个文学思潮,提法源于1978年8月卢新华发表的短篇小说《伤痕》而真正的发轫(ren)之作是刘心武1977年发表的《班主任》;同属伤痕文学的重要作品还有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遇罗锦的《一个冬天的童话》、鲁彦周《天云山传奇》、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这些作品揭露了“文革”灾难,描述了人们在“文革”中的悲剧性遭遇及其人们灵魂深处留下的难以弥合的内在创伤,具有强烈的情感冲击力。蒋子龙
22、“复出”作家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及陈奂生形象意义——①一副处于软弱地位的没有自主权的小生产者的画像,从某个侧面反映了建国后中国农民命运和心里变化过程②陈奂生的思想性格典型地代表了中国农民身上存在的复杂精神现象具有现实感和历史感③继续以五四以来的中国现代文学对于“国民性”的探讨
23、“寻根文学”进入80年代中期,文坛出现“文化寻根”热,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代表作家作品有阿城《棋王》、《树王》、《孩子王》、韩少功《爸爸爸》、张承志《黑骏马》、贾平凹(wa)的“商州系列”、李杭育的“葛川江系列”等;他们从“民族文化心理”的层面解答为何中国会出现“文革”十年动乱乃至盛唐以来国力衰落的疑问;这是新时期首次出现的以明确的理论主张倡导的、理论与作品同时出现的完整意义上的文艺思潮。
24“先锋小说”①定义:上世纪八十年代在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下出现的有别于传统小说创作的小说,广义的先锋小说是指具有先锋精神的小说;狭义的小说是指80年代中期出现的以形式探索为主要特征的小说。②作家作品马原《虚构》、残雪《山上的小屋》、余华《现实的一种》其特点是:对旧有意义和模式的反叛和消解,颠覆旧有的真实观,文本特征是体现为叙述游戏
‌25“新写实”【小说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即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它背弃和拒绝了以前含有强烈政治权力色彩的创作原则,还原生活本像,表现生活“纯态事实”在创作方式上有意瓦解了文学的典型性,以近似冷漠的叙述态度来掩藏的主观倾向。(了解)】刘震云的《塔铺》、《一地鸡毛》、《单位》、《新兵连》、刘恒《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池莉《烦恼人生》、《不谈爱情》
26、李季、闻捷、张志民等是当代写实诗体的主要代表者  叙事诗有:李季《王贵与李香香》、 闻捷《苹果树下》、张志民《红旗颂》、
27、“诗化散文”杨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在线咨询
售前咨询热线
400-123-45678
售后咨询热线
010-12345678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AcFun

GMT+8, 2025-10-14 20:37 , Processed in 0.501817 second(s), 6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