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Fun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1|回复: 0

中国古典文学评论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3-2-15 20:4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古典文学评论多采用诗论、诗话、序跋、评点,以诗言诗等方式,与当代文学评论用数千字的注重逻辑体系的论文的方式有根本的不同。
但古代中国古典文学评论仍然对当代文学评论有启发和借鉴意义,这主要体现在文学评论基本规律的通用上,如中国古典文学批评讲究作品的内容、文采和社会效应。
“文之以礼乐”(《论语·宪问》),就是说只有精通礼乐,才能做好文。
“情欲信,辞欲巧”(《礼记·表记》)要求文章的情感要真挚,辞藻要美。
孟子提出“以意逆志”的诗歌分析的整体观,即不拘泥于个别词句,而影响了对整体诗歌主旨的理解,要从躲躲闪闪的言辞中发现作者的真正意图:“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万章上》)
孟子还提出了“知人论世”的批评原则,“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世尚友也。”(《孟子万章下》)
庄子强调对“域外之致”的领会,而不止于言词的表面。“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致者,不期精粗焉。”(《庄子·秋水篇》)
曹丕提出“文以气为主”(《典论·论文》),强调作家的个性气质和艺术风格。
钟嵘《诗品》提出“溯留别”和“滋味”的批评尺度,点明在文学的历史中诗歌艺术的纵向继承,以形象说诗,评论家将诗歌中那种朦胧的、模糊的、飘忽的情感体验通过形象化的言辞表达出来。
刘勰认为应以比较的眼光和辩证的态度来评价作家的创作得失,应“擘肌分理,唯务折衷”《心雕龙·序志》,要力避个人主观武断和片面性,应有丰富的阅读鉴赏经验,居高临下审视评论对象,所谓:“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阅乔岳越以形培 ,酌沧波以喻畎浍。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矣。”(《文心雕龙·知音》)
其他如神韵、情调、意境、风骨、言外之意、象外之象等概念都是从文学批评实践中所总结出来的。这些基本的文学规律,无疑是当代文学批评的重要理论资源。
中国古典文学注重批评注重对文学实践的指导作用,比如评点的方式是评论者沟通作者、读者的重要方式。金圣叹评点《红楼梦》、《西游记》张竹坡评点《金瓶梅》,毛宗刚评点《三国演义》,脂砚斋评点《红楼梦》,评点扩大了小说的影响,提高了读者读小说的“眼力”,其实用性很强。
中国古典文学批评注重暗示、领悟的思维方式,对当代文学批评也具有启发意义。
文学批评的第一步是感悟,作品只有借助评论主体的感悟,才能对评论对象做出合理的阐释,并进而上升到文学理论的总结。
王国维在论“境界”时说:“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与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这段话以诗论人生事业的境界,并没有做具体的概括,三重境界都是形象化的诗意描述,其人生旨为留待读者通过情感想象去品味、阐释,给人以深长的意味。
这种理论总结与形象描述之中的思维方法,对于当代文学批评的写作,无疑是有借鉴意义价值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在线咨询
售前咨询热线
400-123-45678
售后咨询热线
010-12345678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AcFun

GMT+8, 2025-10-11 21:35 , Processed in 0.49835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