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Fun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6|回复: 0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经验真题参考书,近年 ...

[复制链接]

2

主题

3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2-11-28 14:2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篇复习经验,都是我自己复习过程中的一些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当然要提醒大家的是,方法是因人而异的,请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参考。
考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731)语言综合卷
(931)中外文学史
参考书具体如下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
《古代汉语》王力一二册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
《语言学概论》邢福义、吴振国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 一二三四卷
《外国文学史》欧美卷、亚非卷 朱维之
《外国文学学习指南》葛桂录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温儒敏
《李凡文学1000题》李凡文学教研组(第七版)

近三年复试分数线:
2021年 总分:366 单科(满分=100):53 单科(满分>100):80
2020年 总分:361 单科(满分=100):52 单科(满分>100):78
2019年 总分:355 单科(满分=100):51 单科(满分>100):77
近几年录取情况:
2021年录取2人,初试最低392分,最高424分
2020年未录取
2019年未录取
近年考试变化
语言综合:没改大综合前语言学考的科目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和语言学纲要,现代汉语占比最大,将近100分,改了大综合后,这三门加起来150分,现汉和古汉基本上处于五五开的状态,从2021年真题来看,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各占60分,语言学纲要30分。
北外没有太偏太怪的题,总体难度不大,其中文学综合卷有50分的鉴赏题,三选二,古代外国现当代各一道,有60分的论述题,三选二,也是三科各一道。
语言学综合是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纲要
现代、古汉各占60分,语言学纲要只占30分,三个名词解释,一个大题,大题还是二选一。
在150分的语言学综合卷中,古代汉语占60分,其中给文章加标点并翻译就占到了20多分,足见其地位。
基础文言知识比较重要,有18部分,要好好看看。
语言学概论部分

复习语言学概论课程,总的要求是:弄清楚基本概念的准确含义,抓住重点,全面复习。“抓住重点”不是“只学重点”,而是要通过重点问题的复习达到全面复习的目的,不要自己从主观愿望出发来划定复习范围。复习的总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吃透内容要点

复习不但要掌握比较重大的要点,弄清楚各个章节的框架结构,对各个重点内容的要点也要非常熟悉,每个要点要求都能展开阐述,比如基本词汇的特点,什么是全民常用,什么是稳固,什么是有构词能力,这些特点相互之间是怎样影响的,都必须能结合实例说出个所以然来。如果复习不全面不细致,理解问题不深入透彻,遇到这样的问题恐怕就只能是干巴巴的条款了,那样是很难取得优异成绩的。
二、掌握常用的名词概念

专门就名词概念提出复习要求,因为名词概念是一门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科知识的基础部分,学科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一系列的名词概念串连起来的。不但如此,而且在填空、选择、问答题里都要涉及重要的名词概念,至于占试题主要内容的分析题,更是离不开名词概念,否则就无从下手分析。例如:合成词、词与词的组合方式、词组的层次分析等,都涉及到名词概念。
名词概念分两个层次要求:一个层次是对名词概念要求理解其内涵,能结合问题进行分析、解释,能举例说明;一个层次名词概念主要是一些涉及到下位概念的名词,要求理解其内涵,能结合语言实际进行类别分析辨认。
三、弄清基本理论知识并能灵活地加以运用。

语言学概论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复习首先要注意把基本理论吃透。所谓吃透,就是能理解其内容,能灵活运用理论来分析问题,而不是死记硬背。灵活运用不是反对有关的记忆,一些基本知识,课程内容的框架,还是应该搞清楚,这样才能做到成竹在胸,所以复习时对所学的知识还要进行必要的梳理,比如像国际音标和元音辅音的发音特点,就必须强化记忆。
四、加强实践练习。

语言学概论理论性比较强,内容比较抽象,理解、把握起来也有一定难度。要真正吃透理论并做到灵活自如地加以运用,必须多进行实践练习,多结合语言现象进行分析,通过反复的实践体会,才能真正把握、吃透基本理论,运用自如。比如合成词分析、语素分析、同义词辨析,这些的内容,就必须通过反复的实践练习才能掌握。
语言学纲要部分

语言学纲要的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所以背起来特别绕口。
《语言学纲要》的九章内容,学习时要注意各个章节的关系,不要把他们割裂开来。比如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所讲述的是语言学最基本的理论,可以说是全书的总纲,后面许多问题的阐释都要运用这一基本理论。所以对其中涉及到的有关问题必须细抠,而且能够前后联系起来分析问题,比如基本词汇的特点,组合规则与聚会规则、语言的发展变化等理论问题,都需要运用第一章的理论进行阐述,或者说把第一章的理论结合起来阐述能说得更加清楚透彻。又如汉语合成词的构造和词构成词组的几种方式,其组合关系具有一直性,把它们联系起来学习,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学习中注意前后内容的联系,注意融会贯通,这样才能学活学好。一定要避免中学阶段或专科阶段的那种只注意死记硬背要点的学习方式。比如语言发展的特点,要点就是“渐变性”和“不平衡性”,非常简单,但如果我们问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些特点,这就不是死记要点能回答的了,必须结合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构成成分与社会的联系来回答,才能解释清楚。
古代汉语部分

一、最近呈现出新的命题特点及考情应对

古汉四册书的通论部分是必须全部掌握的,特别是古诗的平仄问题。古代汉语的题型有:给出一篇古文的节选,题目要求找出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特殊句型/古今字/通假字之类的,并解释。给文中划线的句子加标点并翻译基本是必考题,翻译文中的几个词,判断词性和本义。给出的古文一般出自《史记》、《左传》、《战国策》、《孟子》、《汉书》等等。
 还会有给出十个字判断其造字方法的题(此题要求熟练掌握六书)。近年都有名词解释(例如:转注、右文说、浑言、四声别义等)。平仄问题会给一首古诗写出平仄,会用到平仄拗救。因为古代有入声,所以建议将常见的入声字记熟。
近几年都有学者和著作对应的题目,基本上都是往年真题中出现过的。一定要背熟,注意不要把人名和书名的字写错。有时候会有简答题,复习的时候可以准备一个便携的小本子,把遇到的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写下来,随时可以拿出来看看。(我当时有一个小线圈本,可以揣在衣服口袋里那种,正面就是名词解释题,反面就是简答题。吃饭排队或者在车上都可以背。)
二、关于详细的复习方法

第一遍:文选
古代汉语第一遍的时候我是把一二册看了,把字词和特殊句式之类的全部标记在书上,异体字古今字通假字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或者荧光笔划出来,文选对着辅导书看一遍翻译,把不会的词句写在书上, 从三月开始每天看个一两篇。这部分真题一般考字词、特殊句式,最后一题翻译题也经常考课内的,有时候考课外的,但是相信你看了那么多文选肯定会有感觉。另外一点,20年题目就有考到繁体字,最好还是能对繁体字进行识别。另外有时候考到偏旁读音, 这个在第二册附录二部分有,把偏旁拼音圈出来就好。
第二遍:通论
古汉书是文选和通论杂在一起的,所以比较乱,建议大家把通论知识点另外打印或者整理出来,不要在书上做笔记太乱了。
常用词有时候会考辨析,那些易混淆的字词也要背。过完一遍之后就是反复看文选、背通论,有时间的同学可以笔译通论,我是直接口述翻译比较节省时间, 因为文选逐篇翻译是特别特别费时间的,特别是《史记》那几篇一篇都要花一下午。 过个三四遍对字词之类的就会比较熟悉了。
最后我文选部分大概过了三四遍,通论过了三四遍吧,就一直重复,有空就拿起古汉课本看一篇文选。古汉看上去考的基础,也特别注重积累吧,平时大家多多积累。
现代汉语部分

一、答题方法及示例

现代汉语题型无非是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实例分析。
(一)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一般的分值是在3分——5分不等,名词解释首先要把这个名词的本质答出来,然后视分值的多少再外加上提出者、作用、次范畴等等。例如,名词解释"语音",如果是3分的话,那么只需要答最基本的就可以了。
真题示例:
音素和音位
(分析:这属于一道对比型的名词解释,这种题的答题步骤比单一型的名词解释好答,一般的步骤就是,把各个名词都简单解释一下,然后谈关系,最后谈区别)
注意问题:
名词解释一般是位于第一道大题,所以答题速度一定要快,而且要精练,如果不要求举例说明就别画蛇添足,毕竟名词解释题不是简答或者论述,否则会占用后面的答题时间。
(二)简答题
简答题分值一般在6分——10分不等,简答题中一般会涉及到一些名词术语,那么一定要先把名词术语的本质说出,然后再按照要求继续答题。
真题示例:
“成果”和“后果”,有人说是同义词,有人说是反义词,为什么?谈谈你的看法。(北师大2006年语言学和现代汉语语音、词汇专业课试题,10分)
分析:学过哲学的同学都知道,凡是都没有绝对,所以面对这道题我们心中会有个谱,二者应该是都有道理,但是既然提到了两个极端的说法,那么必然也有各自的局限性。首先题目中涉及到了两个术语——同义词、反义词,那么一定先要把二者本质答出来,之后再根据材料分析二者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答:1、同义词是指意思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反义词是指意思相对或相反的一组词;
2、同义词分为绝对同义词(又叫等义词,意义完全相同并且可以互换)和相对同义词(在一定语境中或者某个义项上相近),“成果”和“后果”都表示做一件事情所取得的结果,那么在“结果”这一基本含义上二者属于相对同义词;
3、反义词也分为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一定语境中或者某个义项上相对或相反),“成果”指做一件事情后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一般是好的方面,而“后果”一般是指不好的结果,二者在这个条件下就是反义词;
4、综上所述,“成果”和“后果”在基本意义上构成同义词,在感情色彩上构成反义词,所以词的同义或者反义有时是需要条件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以题目中的观点都有各自合理的一面和局限的一面。
注意:
简答题需要审题清楚,把隐含的踩分点都“揪”出来,这样你才能得高分,得满分。而且一般举一个例子简单说明即可。(超过8分的简答一定得举例)
(三)论述题
分值大、易丢分、答不全成为了论述题的特点了,有的同学一看到论述题就发蒙了,不知道怎么答才能少丢分,有的同学在论述题上话是没少说,得分却可怜。论述题的分值在15——30分不等,论述题答题最基本就要遵循着“角度多、知识全、例子鲜明、解释精当”这么四个法则。
真题示例:
词类划分的标准有哪些?谈谈你的看法。(北师大年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考研专业课试题,15分)
分析:词类问题大家太熟悉不过了,而且详细在复习的时候都是作为重点掌握的,那么沿袭着简答题的方法,先把涉及到的术语解释出来,再按照基本法则答题。
答(只写要点了,具体内容自己充实吧,哈哈)
A、词类的含义,划分词类的目的;
B、划分词类的标准(3点,分别解释并举例说明各自的作用)
C、划分词类标准中最重要的标准——语法功能(分布状态),(为什么?举例说明。)
D、比较有代表性的各家对现代汉语的词类划分(马建忠、吕叔湘、黄廖本、胡裕树、朱德熙等等,举出得至少三个吧)。
注意问题:
论述题切记洋洋洒洒没有条理,在答题之前一定要构思好,哪些术语和观点和题目吻合,然后构建答题步骤和思路,因为老师不仅仅是在看你知识掌握程度,也是看一个准研究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和层次性,试想一个条理混乱,没有规矩的答题者,即使他答的再好,老师也不会欣赏他的。
(四)分析题
分析题最能考察考生基本知识和灵活运用甚至知识面的掌握情况,分析题一般分为基本分析题,这样的分析题只要你掌握了书中基本的知识就可以答上,比如给个例子,然后归并音位,另一种就是拉分的了,一些理论你没看过你就答不了题。
关于现代汉语复习的几点建议:

1.尽早整理笔记!
对课本知识和结构有个大概了解之后,尽早整理出自己的笔记整理笔记完就可以反复背书,背书可以早点开始,最后一个月还要背政治大题和英语作文,所以之前对专业课背诵要熟悉。
2.不能忘记课本!
但是也不能落了课本,最后冲刺时我又把课本过了一遍,尤其有很多书上知识点和例子漏掉了,真的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看得遍数多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就会越通透。所以大家在背笔记之余没事多翻翻书。
3.注重真题!
往年真题一定要看熟背熟,真题可以早点开始看,也好在准备的时候抓重点。边背书一定要边做真题,刚开始做题可能会比较吃力,一定要稳住心态,真题有很多提炼知识点可以记到笔记上一起背,真题也要多刷几遍。
4.零碎知识点
一些知识点可以直接手机拍下,存在相册或者设为手机壁纸,摘抄在便利贴贴桌上,就是那些高考的方法高考的努力都用上,睡觉前吃饭时都可以拿出来看一看,看多了就记住了。
现当代文学复习
多翻教科书
书看一遍是肯定不够的,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当然看一百遍是不现实的,但多看总是没错的,而且要会看,要结合考试真题去看,去圈定它的考试范围,把大重点,小重点和非重点梳理出来。也不要盯着一本书翻,要制定好计划,一个月把哪些书看一遍,哪些书看多遍等等。
多思考
现当代的许多理论和潮流都是从欧美和日本引进的,要把中外文学联系起来看。要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而不是零碎的知识点。就需要多想,比如为什么创造社提倡的是“为艺术而艺术”?为什么《放下你的鞭子》会成为经典?为什么韩东要写《大雁塔》《你见过大海》?为什么女性文学到了九十年代蓬勃发展?当你把中外古今文学都能融汇成一个整体,那你再去背那些知识点,就容易很多了。
多查多问
对自己不懂的知识点,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不要自以为是,因为现当代,尤其是当代,很多理论都是模棱两可的,没有什么道理。就比如“新生代作家”这种理论,感觉明显就是文学批评家们没啥可说的了,就随便给某个群体冠名那种。
提早多看看课外书
说课外书其实有点不太对,这也是课内书,你去考文学的研究生,如果都没读过一些文学作品,会很尴尬的。
寒假没什么事各位就可以多看看书了,也不用说一本书从头到尾都读完,估计没那个时间,至少知道一些人和一些时期的代表作品,作品讲了个啥,重要人物等等。
现代:鲁郭茅巴老曹的代表作品,胡适、周作人、郁达夫、沈从文、徐志摩、闻一多、汉园三诗人、冰心、张爱玲、七月九叶等等。还有很多,具体可以去用《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按图索骥。
当代:青山保林、三红一创、贺敬之郭小川、杨朔刘白羽秦牧、食指、北岛、韩东、于坚、王蒙、莫言、苏童、池莉、铁凝、朱文。当代里面的作家太多,建议是按照类型去看,比如新写实文学看池莉方方刘震云,新历史文学看乔良、莫言、陈忠实。
答题方法
我能不能在答题中引用?具体原题里哪道可以适用?真正答题时,我怎么展开论述?等等这一类的问题。我建议大家不妨学一下周作人,当一当“文抄公”,多引用下名家专著的观点,展示出自己的阅读量和学术兴趣来。不过就像周作人自己说的,“文抄公”也是有观点的,没观点怎么抄呢?所以这也是件容易“过犹不及”的事,我见过一些同学答题时只会引用,结果最后整个论述题支离破碎,逻辑混乱,让人看了完全不懂他在说什么,这就恐怕还没有死背文学史的同学分高。因为老师会疑心你逻辑能力不行,完不成毕业论文。
古代文学方面复习
首先,熟悉课本是最重要的,其他课外书都是浮云,课本最好读两遍以上。第一遍看书,自己在书上稍微标记一下。第二遍就要做笔记,做笔记一方面方便后边复习背诵,不然每天抱着三本大厚书很想哭。做笔记着重点在简练概括,简单明了,这样可以很好的帮助你梳理文学史。注意不要抄书,费时费力不讨好。
以周邦彦为例,作为北宋成就最高的词人(综合艺术水平、文学史贡献和文体学贡献),周邦彦在教材中的艺术特点包括如下几点:1. 由直叙变为曲叙,时空上呈现回环往复的跳跃性结构。2. 增加叙述层次,将一丝情感向外扩展,层层烘托刻画,使情感毫发毕现。3.化用前人诗句,浑然一体,一首词中往往多处运用。4.音律和谐,长于自度曲。5. 善用拗句。我的记忆方法是,记住教材中举例所用的三首词,即《兰陵玩·柳》,《六丑·蔷薇谢后作》和《西河·金陵怀古》,推荐全背,如果不行《兰陵王》和《六丑》选择一首背,《西河》至少记住几个化用前人诗句的句子。这样你的记忆量就变成了周邦彦、兰陵王、六丑和西河十个字,和“五”这个要点数量。兰陵王对应回环往复的跳跃结构,六丑对应层层铺叙,西河对应化用诗句,六丑对应自度曲,拗句随意背下来几句就好了。论述时还可以引用原文,提升答题的质量。如果想要把周邦彦的题材特点也记住,只要多加一首《苏幕遮·燎沉香》替代课本的《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即可。
然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就是捋清文学史的脉络,按照朝代,每个朝代没种文体划分阶段,简要标注一下各个阶段的特征。这一步真的很重要!!!可采用表格法,横向为朝代分解,纵向为这个朝代的各个文体。画完之后对于每个朝代的文体的发展就会了然于胸,能够迅速定位。
课外书
在自己有能力的前提下,可以看一些课外书。我自己比较受益的几本比较简单的有:马茂元选注《唐诗选》、余恕诚《唐诗风貌》、《唐诗的美学阐释》、《中国小说史略》、《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中国批评史》、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等捡着看,已经准备开始考了的话就不要看太多,主要力量在文学史课本。
记住框架
也许大家不明白怎么操作,我举个例子。
如宋代文学,它的内容非常的杂乱,看着一点头绪没有,记住这个忘了那个,如果按照课本的那个秩序,根本记不住,而且很浪费时间,我就是按照自己的思路来,首先是宋代文学以词为主体,其次是一些诗,最后是散文。那么一提到词,那就是柳永、苏轼(+徒弟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姜夔、辛弃疾、吴文英。一提到诗呢,就是宋初三体(白体、晚唐体、西昆体),宋诗三家(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江西三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还有中兴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宋末三现象(永嘉四灵、江湖诗派、借才异代)。一提到散文呢,就想到唐宋八大家里头的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这样下来,宋代文学的一个大的框架就出来了。
然后就是按照同样的方法,将框架继续细分,把细化下的小的知识点掌握好。比如就说李清照的词,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分为自然词和爱情词,那自然词又有什么代表作,就这样一点点的不断地拆分,知识从大到小的拆开。
像这样条理清晰,思路明确,你就不会乱,一个框架囊括了整个宋代文学,有了这个框架,会发现其实挺简单的,就那么几个知识点,每天回顾一下,一定会记得牢牢的想忘都难。而且,你一旦建立自己的体系,答题的时候,就有相互比较。
比若说一谈到吴文英的词的结构、特点,你一下子就可以想到柳永、周邦彦对他的影响。框架之间相互联系,融会贯通,从整体到局部,从大体到细节,很快就会记住了,而且还感觉到很轻松,无意间也会提升自己的信心,要知道,在备考期间的考生心态是多么的重要!但是这个方法有一大忌,就是在前期做框架的时候一定、一定、一定要认真仔细。
外国文学

还是比较有趣的,可以稍微看快一点,看完书就可以上手背背题集了,题很多在上面都有。多看看脉络题,比如“19世纪欧洲文学发展脉络与成就”,又是脉络题,你就应该准备各个时期的文学脉络与成就,时间梳理以及各时期内各国文学成就总结,以国别为划分等;流派梳理,比如古典主义、启蒙文学、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等。重要作家作品的艺术风格、成就都要了解。人物形象的把握,比如18年“对四大吝啬鬼形象的分析比较”,由此你可以联想到多余人、小人物等形象对比与分析。
有两年考了国别文学、总体文学、比较文学这些概念的联系与区别,我建议是看看比较文学理论相关的一些书和论文,厘清这些概念的起源和发展。2.比文的题相对来说不难。
说一下真题规律,文学的期中期末试题和《李凡文学1000题》基本年年都能命中考研真题,大家一定要多看几遍,毕竟是本校本科生的考试试卷,参考意义还是很重大的,把近10年的期中期末试题和《李凡文学1000题》拿过来好好研究一下,对于掌握命题风格,大有裨益。
写在最后

不建议大家直接买一堆资料回来看,因为要看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如果没人告诉你这些资料要怎么用、教材要怎么看、答题要怎么答、重点要怎么找、知识点要如何背诵、真题要如何分析、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笔记要如何记、不会的题要怎么办等诸多事项,你是很难有效复习的。
单纯的资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几十万字成堆的东西一股脑都抛给你,你除了难受,别无他感。
我会更新一些文学课程,也有很多干货:择校、复习方法、重难点、真题答案、期末试题、全套考研资料、答疑、习题作业、调剂等应有尽有。
个人微信:dlrblxr520,另外,我还建了一个咱们学校的考研群,平时会在里面答疑和分享资料,需要的同学可以加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在线咨询
售前咨询热线
400-123-45678
售后咨询热线
010-12345678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AcFun

GMT+8, 2025-10-14 05:20 , Processed in 0.30879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