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Fun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5|回复: 1

我们为什么要读唐诗?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3-2-10 15: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为什么要读唐诗?
其实这个问题也可以换成“读唐诗有什么用?”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可以问自己另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活着?除了孩子、房子、车子、票子……等等各种现实的需求与利益之外,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叫作“生命体验”的东西,而“唐诗”,正是唐人生命体验的结晶。在生与死的两极之间,生活像潮水一样涌动而来,构成我们生活的一砖一瓦可能闪闪发光,也可能滴着晶莹的泪珠,但退潮之后,都不免有面对满地残渣的孤独。
李商隐《西亭》诗云:
此夜西亭月正圆,疏帘相伴宿风烟。
梧桐莫更翻清露,孤鹤从来不得眠。
一千多年前的那些诗人们从未死去,他们以另一种方式活在你的生命里。
你的痛,他们曾有过;你内心的幽微,就在他们的笔尖。在他们的诗中,我们能够找到生命的共振。
这就是我们读唐诗的意义。
唐至德年间,诗人刘长卿担任海盐令,但因触动地方豪强利益,被诬陷下狱。后因唐肃宗改元,大赦天下,将之贬谪到南巴(今广东电白),在江西余干,他遇到了流放夜郎遇赦归来的李白,写下了《将赴南巴至馀干别李十二》:
江上花催问礼人,鄱阳莺报越乡春。
谁怜此别悲欢异,万里青山送逐臣。
李十二,就是李白,盛唐时期的这颗巨星头发花白,面容憔悴,已经垂垂老矣。对于刘长卿来说,李白曾经是他的偶像,他曾无数次想象遇见李白的光景,然而竟然以这种方式相见。那个自带光环,出尘绝世的“谪仙人”被命运摧折的瘦骨嶙峋,而自己也是一副穷形尽相。两人在江上相遇,道不尽世间悲凉事。山是好山,水是好水,莺莺燕燕,春色无边,就连万里云天都是如此清澈透亮,可是相对致礼的两个人,却各自端着一杯苦酒。
那么好的青山,山影里竟然是这样悲苦的两个灵魂。
两年后,一代诗仙李白的生命在当涂落下帷幕,而舞台上的刘长卿,还要将人生这出戏演下去。他并未被贬到南巴那个蛮荒的地方,才走到半路就被叫了回来。主管官员看重他处理实际事务的能力,调他到刚刚平复战乱的地方任职。
大历八年(773年)的深秋,手握实权的观察使吴仲孺为了排挤性格刚直的刘长卿,诬陷他贪赃,再次被贬往睦州任司马。刘长卿的好友裴郎中则因上书进谏触怒了代宗皇帝,也被贬往吉州。同病相怜的两个人再次遇到了一次,他写下了千古绝句《送裴郎中贬吉州》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刘长卿是一个满腔热忱,关注平民百姓生活的诗人,他与充满书生气的裴郎中十分投契,经常一起饮酒赋诗,吐露积郁。我们不妨将这首诗与写给李白的那首诗做一个对比。两首诗里都有“逐臣”这个意象。写给李白的诗中,李白是被赦免,而刘长卿是被放逐,其间的悲欢,是完全不同的,但面对“偶像”,仍然在“江上花催问礼人”句中使用了“孔子向老子问礼”这个典故,以此向李白这个被命运颠倒的天才致敬。写给裴郎中的诗,换一种读法,就是“没有在深夜痛哭的人不足以谈人生”,送别者与告别者是同样的身份,而另一个被贬谪的更远罢了。其中的悲辛,至今依旧动人心魂。
以诗作别很可能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文人间的习惯,汉乐府中就有了,但被唐人发扬光大,以至于产生了“送别诗”这样一个门类。某种程度上来说,“送别诗”可以算是一种应用文。人有泛泛之交,也有过命的交情,有应酬之作,也就有闪着泪光的诗句。刘长卿的这首诗,显然属于后者。离乱之人,友情尤其珍贵。刘长卿的一生充满了坎坷,由于其性格刚强,勇于直言,数次触怒掌权者,两次被贬谪,曾担任了四年的随州刺史,便因藩镇叛乱而离职,之后蹭蹬于幕僚生涯,直至告别人世。也许,泥沙俱下的官场上,并不适合他这样的热肠子。然而,诗人本色就是如此。我们读唐诗,除了言辞之盛,音韵之美,更多的是文字里那些光彩闪烁的灵魂啊。
诗歌是文学的最高表达形式。
早在两千年前,孔子就曾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当然,孔子说的“诗”是《诗经》。把这个“诗”的概念放大到其他诗上,其实也是可以的。从《诗经》到唐诗,到宋词,到元曲,到明诗,乃至于到了清末,诗歌都是我们民族最深厚的人文传统。
清末革命女杰秋瑾被囚,将临刑就戮,审官给她纸笔写自供状,她握管沉吟,最后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七个字便掷笔不言。在那一沉吟的瞬间,她究竟想到了什么?是一双年幼的儿女,还是奔走半生而未竟的事业……我们无从知道了。但是从这七个字里,我们能够感受到那种悲哀,这种悲哀在《诗经》里有,“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是也;这种悲哀在唐诗里也有,“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多少冷灯寒夜,风雨凄厉,生涯奔走,都在无言的诗句中。
当我们读这些诗时,其实也是叩问另一个层面的自己呵。
好了。以上,其实只是零碎思绪,偶发断想,真正要推荐的是下面这本书:


《唐诗绝句类选》
早在宋代,就有人分门别类的编了一本唐诗选本,将那些光彩夺目的唐诗绝句编选为一册,编者是宋代诗人赵蕃(号章泉)和韩淲 (号涧泉)。刻书者将二人编选的诗稿以《章泉涧泉二先生选唐人绝句》的书名刊刻,流传很广。不过赵、韩二人觉得李白、杜甫、韩愈、元稹等人名气太大,不必编入选本,竟然在这书里连一首李杜的诗也没选进去。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到了明朝,敖英和凌云(小说家凌濛初的后代)在《章》书的基础上,重新编成《唐诗绝句类选》一书,弥补了缺憾。
以下是划重点的地方
1、这本书的底本是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明刻本。是一本真正的古人选的“唐诗”。
2、这本书的版面非常舒朗,字体很美,展卷阅读,无论在任何地方,都自带贵族气质。
3、这本书断句的地方加了“句读”,读起来几乎毫无障碍。对成年人而言,古意盎然,显得Big很高。对于学生们而言,能够提高认识繁体字的水平,最重要的是里面收录了大量课文里的诗。看看那些学过的诗,在古籍里是怎样呈现的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3-2-10 15: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留两首诗。问好祝福!

《读唐诗》

吟罢李杜泪来迟,

此刻心思在唐时。

风云苍茫江天去,

多少英豪赋诗词?!

第二首:

《黄昏叹》

一身清风,满目彩霞,

忆起多少韶华?

人生几回真潇洒?长剑白马,胡雪长歌,玉笛黄沙。

驿尘起昏鸦,寒蝉秋声杂。无人搭。

昔日若天涯,斜阳暮江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在线咨询
售前咨询热线
400-123-45678
售后咨询热线
010-12345678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AcFun

GMT+8, 2025-10-12 05:44 , Processed in 0.09474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